'' J'aime le souvenir de ces époques nues. ''

我愛回憶沒有遮掩的歲月- 夏爾。波特萊爾

IMGP1231

小香港,有頗為響亮的稱號,它位於楊梅新農街上一處不顯眼的陋巷盡頭,沿途鄉間小路上兩旁阡陌彼落,一些早已停耕的農田則是蔓草叢生,略微荒涼的景象,有種人跡罕至的感覺。不用多久,便可發現迎面山丘上的稀疏人家,低矮平房櫛比鱗次,看似時光停留在過去的村落便是「小香港」,有著與它名不相稱的淒涼。再沿著小徑走進村落,彷彿時空倒亂,回到一個遙遠卻依稀美好的光景,儘管樣貌凋蔽,卻有一種歲月洗禮後的凋零美感。

IMGP0912  

IMGP0913

小香港

小香港是一個典型的眷村聚落,就在楊梅月眉山腳下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民國43年,當時因韓戰被俘的中共軍士,選擇投奔台灣,政府在這裡安置這些韓戰起義來歸的兵士,慢慢地,在月眉山腳下形成一個擁擠低矮的外省眷村聚落。早年高山頂上駐有步兵師、裝甲騎兵營,為了因應駐守士兵休假時的民生需求,營區鄰近的山坡因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商家,包括酒家、洗衣店、澡堂、小吃店、彈子房、雜貨店等等,當然也少不了風俗產業。其實,風俗產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象徵,足以做為一個區域的發展指標,可以想見小香港當時有過的繁華榮景。

試想當年,熙來攘往的人群穿越石階,人潮或上或下,彈子房裡彩球碰撞的聲音此起彼落,酒家內衣香鬢影,滿載放縱的酒精與慾望,微醺的身影彼此廝磨不歇。小吃店外,街上人聲鼎沸,一片歌舞昇平的氣象,半晌之間,繁華似香江的夜晚。

隨著駐守軍隊的撤離,商家生計因此受到影響,原先門庭若市的榮景不復存在,店家紛紛關門大吉,居民也跟著一戶一戶遷走,到如今只剩約五戶人家,雖然建築物仍舊保持著原貌,卻已物是人非,人間一夕滄海桑田。

 IMGP1115

過去的理髮店,還留有斑駁的油漆在牆面上。

IMGP1034

走在衖巷間,一旁荒廢的屋舍隨處可見。

IMGP1158

古早味的窗花,還保存地很好。

IMGP0958

一隻慵懶的小貓,這裏的貓比人還多,且牠們大多不怕人。

IMGP1087

石牆上的十字鏤空,這棟建築過去是一座教堂。

IMGP1092

山丘上的低矮平房與遠處的高樓形成巨大的對比。 

IMGP1133

空無一人的石階上,再往山上走,兩側的住家都已沒人居住,一磚一瓦都只是寂靜地佇立,唯一留有生機的可能是雜亂生長的樹木花草,將腐朽的屋舍湮沒在荒煙蔓草之中。而小路的盡頭通向一條登山步道,似乎是野狗的地盤,以狂囂的吠聲警告我們不得進入。

小香港沿山而建,經過歲月洗滌的階道神似九份山城,當悲情城市已不再悲情時,這裏卻仍然保有神秘與哀愁,知道這裡的人並不多,甚至連當地人也未必知曉,彷彿遭到刻意遺忘似的,正因如此,才能留下令人緬懷的時光印記,給人對於過去的無限遐思。普魯斯特說:「最好的時光是過去的時光,人們期待著痛苦以便繼續工作」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謂的「黃金時代情結」,對於過去的某一段時光有無法自拔的眷戀,甚至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年代,我們始終追憶著過去的美好,化為現實中繼續向前的動力,我想這就是「文化」的奧妙所在。

回歸現實,小香港的處境確實堪慮,老舊屋舍的保存狀況日漸殘敗,不難想像這裡總有傾頹的一天,但眷村畢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,只能期待有識之士能夠注意到這個充滿回憶的小村落,而不是讓它就此沉沒在時代洪流之中。

 

小弄堂、舊衖巷,往事退守城市邊緣,

不變,時光的跫音依舊裹足不前

繾綣,沈湎於昨日黃花下的眷戀。 

回味似歲月潑下的謄菜殘羹,

發酵成淒酸苦澀的陣陣氤氳,

光彩不堪蹉跎,痕跡盡已斑駁,

遺忘與記憶交錯,人間一地散落。

恍若病榻上的現實已悄然不安,

如枯枒攀附時代的一絲殘喘,

或是獨秀的惡之華,只在殘宵中驚豔。

arrow
arrow

    ch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